张珍珍
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弘扬伏羲文化,是周口儿女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打造“道德名城、魅力周口”的文化追求,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周口提供文化支撑、注入文化力量。新征程上,周口应深入挖掘伏羲文化的时代价值,大力传承弘扬伏羲文化。
周口传承弘扬伏羲文化的独特优势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周口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伏羲事迹与传说起自先秦,秦汉时被纳入中国古史体系。据史料记载,65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周口淮阳建都,肇始了中华文明。周口拥有6500多年的文明史,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为周口传承弘扬伏羲文化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丰富的伏羲文化资源。周口淮阳是伏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伏羲文化资源。伏羲文化不仅包括伏羲时代产生的龙文化、农耕文化、姓氏文化、婚嫁文化、礼乐文化等文化内容,还包括与伏羲相关的传说、故事、民俗、艺术等文化形式。此外,还包括以太昊伏羲祭典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载体,为周口传承弘扬伏羲文化提供了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
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周口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享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伏羲文化在周口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周口文化和中原文化赋予伏羲文化浓郁的地域色彩。伏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积淀了周口儿女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伏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在周口大地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融农耕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等地域文化为一体的特色文化符号。
周口传承弘扬伏羲文化的时代价值
展现伏羲文化创新发展新气象。周口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伏羲文化为主题,依托太昊陵这一传承和弘扬伏羲文化的重要载体,积极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伏羲文化论坛、伏羲文化非遗展示等特色文化活动,展现了伏羲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推动伏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伏羲文化注入新的内容,激活伏羲文化的时代生命力,展现了周口传承弘扬伏羲文化的新气象新作为。
开创周口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伏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周口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撑。周口市积极实施“文化+”工程,以伏羲文化引领文化强市建设,推动周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周口文化发展注入生机活力。传承弘扬伏羲文化对周口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和文化滋养,有助于打造周口特色文化城市名片,展现周口文化繁荣发展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
在赓续文脉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和源。伏羲文化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周口传承弘扬伏羲文化是肩负新的文化使命,有助于赓续周口历史文脉、提升周口文化自信、树立文明周口形象。
周口传承弘扬伏羲文化的实践路径
健全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加大政策、资金、管理等支持力度。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好弘扬伏羲文化面临的体制性障碍,调整文化领域的所有制结构,深化文化领域改革,整合伏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要科学部署伏羲文化发展战略。构建政府主导的伏羲文化弘扬机制,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赓续伏羲文化根脉,创新伏羲文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重视对伏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高度重视对伏羲文化遗产遗迹和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快打造以淮阳古城为支撑的历史文化核心展示区,积极推动伏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培育伏羲文化特色业态,讲好伏羲文化故事,传播周口声音,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出周口贡献。
深化文旅融合打造伏羲文化品牌。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伏羲文化品牌。要以深化文旅融合作为弘扬伏羲文化的重要抓手,立足周口地域文化特色和羲皇故都圣地。依托伏羲文化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文化品牌,彰显“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城市名片,突出新时代周口伏羲文化的鲜明特色和独特标识,展现伏羲文化独特魅力。
科技赋能创新伏羲文化传播方式。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以科技赋能伏羲文化传播,赋予伏羲文化更多现代力量,展现其独特魅力和文化活力。一方面,要拓展伏羲文化的传播场域。依托太昊陵景区,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加强科技创新与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个性化、场景化的传播场域,不断增强伏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创新伏羲文化的传播手段。充分发挥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新伏羲文化传播方式,让伏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星空平台,星空(中国)(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链接:周口传承弘扬伏羲文化的路径研究
(原载《周口日报》2024年11月15日)